
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方案》、《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關于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實施意見》。
從中央力推的六大改革來看,涉及到資本市場的主要有四大板塊,即國企改革、工業互聯網、宅基地改革和媒體融合。這也就表明國企改革、工業互聯網、宅基地改革和媒體融合可能即將迎來風口。相比國企改革等老生常談的議題,此次深改會議提到的工業互聯網到是在高層會議中并不多見,顯示高層對于這個行業趨勢發展的重視程度。隨著5G時代的來臨,工業互聯網必將是大數據之后的一個重點運用場景。
尤其是在新基建推行在前的情況下,仍舊再發指導意見,并強調要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要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加快制造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夯實融合發展的基礎支撐,健全法律法規,以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
智能制造中的工業互聯網
作為工業智能化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的本質就是基于全面互聯而形成數據驅動的智能,在這個過程中,工業互聯網能構建出面向工業智能化發展的三大優化閉環:
(1)面向機器設備運行優化的閉環,核心是基于對機器操作數據、生產環節數據的實時感知和邊緣計算,實現機器設備的動態優化調整,構建智能機器和柔性產線;
(2)面向生產運營優化的閉環,核心是基于信息系統數據、制造執行系統數據、控制系統數據的集成處理和大數據建模分析,實現生產運營管理的動態優化調整,形成各種場景下的智能生產模式;
(3)面向企業協同、用戶交互與產品服務優化的閉環,核心是基于供應鏈數據、用戶需求數據、產品服務數據的綜合集成與分析,實現企業資源組織和商業活動的創新,形成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等新模式。
還沒下“新基建”風口的安防,又被新風口吹上了天
隨著這種智能化發展趨勢的推進,工業互聯網對現代工業的生產系統和商業系統均產生了重大變革。基于工業視角,工業互聯網實現了工業體系各個層級的優化,如泛在感知、實時監測、精準控制、數據集成、運營優化、供應鏈協同、需求匹配、服務增值等。基于互聯網視角,工業互聯網實現了從營銷、服務、設計環節的互聯網新模式新業態帶動生產組織和制造模式的智能化變革,如精準營銷、個性定制、智能服務、眾包眾創、協同設計、協同制造、柔性制造等。
安防為何又搭上了新風口?
首先讓我們來明確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的關系,工業互聯網主要是由工業平臺為企業提供定制化的服務,幫助企業上云,是實現智能制造的發展模式和現實的路徑。
而上文也對工業視角中的工業互聯網能做的優化進行了一定闡述,我們不難看出“泛在感知、實時監測、精準控制、數據集成”等系列優勢無不具有安防技術的影子,只要有技術需求,安防行業就必定如影隨形。
特別是在當前made in china的大環境下,我們要看到制造業轉型發展的瓶頸。國家工信部規劃司原副司長顧強認為,制造業已經進化到以服務為主導消費階段,傳統的產業占總體經濟總量的80%-90%,新興產業5%-10%,轉型的動力主要集中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四新”上。
事實上,智能制造也正是傳統制造業的革新之路,顧強提到:“自動化制造需要構建一個工業互聯網,在這個網絡之上,我們不僅需要傳感器、處理器、控制器這些模塊單元,也需要智能機器、3D打印等成套的裝備,工業流程的改進。基于數據的計算、執行反饋,實現整個智能制造。數據是工業互聯網的基礎,現在的工廠已經與傳統的工廠不一樣,每個環節的工業軟件、應用軟件無論是在管理、生產、營銷、物流環節都是在線上運行。從而產生大量的數據,通過數據的計算、挖掘來提升工作。”
這里提到的數據與挖掘,也是海康威視及大華股份正在大力投入工業攝像機的驅動力,這并不是安防,這更像是智能工廠的組成部分,而安防雙巨頭的產品,成為智能工廠運轉不可或缺的部分,這也是未來市場競爭的變化重要轉變。
至于產業革新,革新之路有三,一是生產過程的升級,智能制造才是方向,其二是產品的升級,這是制造轉型的核心,通過智能硬件提供更多的服務,其三是企業功能的升級,從OEM到ODM再到OBM(原品牌制造),其四是鏈條升級,轉向新的產業鏈和價值鏈,如當下安防企業不少都在做內伸外延,且初具成效。 |